DAY1

這學期參加宜蘭社大開的友善耕作
會參加這門課除了是自己對有機耕作還算有興趣並想了解生產過程外
最主要是衝著開課老師是女農討山誌的作者~梨山啊寶~一位奇女子
當多數人還只是用嘴做國土保育時
她已經用最直接方式行動了
把一塊梨山果園地承租下來
堅持以有機方式耕作並漸進式廢耕將土地還給森林.....
她在梨山討山的種種都已寫在書中
看過書的人我想一定都會被她愚公還山的精神感動的....
是必看的一本書

本學期最期待的就是去梨山寶蓮園參觀
阿寶老師安排2天1夜的行程
早上10點在宜蘭後火車站集合安排共乘事宜
為了讓大家有個概念行前說明會是一定要的
看阿寶手上拿著廢紙回收自製的POP講稿就知道她多麼環保及認真


而我們這些不速之客正興致高昂的準備要去擾亂山居生活....
此行同學們有多期待可由臉上表情讀出


出發時宜蘭市還下著不大不小的雨
但一過了棲蘭森林遊樂區後雨就明顯變小
路旁的楓葉火紅一片



隨著離思源啞口距離越來越近
陽光及藍天從雲層中露臉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山隱身在如薄紗山嵐中若隱若現
伴隨著光影變化美不勝收



到達參觀的第一站~四季台地
這裡要看傳統農法是怎樣殘暴的對待土地


這些菜園底下就是蘭陽溪流域
那些隨雨水竄流的化肥跟農藥能到哪去呢?
部分變成溪水直接荼毒河流或海洋中的各種生命
有些滲入地表下的變成地下水
隨著地下水脈露頭
形成蘭陽平原的各處湧泉~宜蘭人主要飲用水來源
以地下水脈每年移動從幾公釐到幾公尺的速度
宜蘭還能保有純淨的地下水源多久?


第二站思源啞口
看看海拔變化跟林相變化的關係
這邊海拔2千5左右已經是針葉樹的天下
聽說這邊有阿寶的秘密基地喔~


對面散落幾間廢棄的房子



繼續往梨山方向前進
路旁翠綠的松林中有楓紅點綴著




還有隨時出現紅榨槭、青楓還有各種變葉植物
彷彿置身北國


到達寶蓮園才3點多
光影卻好像已近黃昏
位處山背所以天黑的特別快



寶蓮園堅持不用藥但蟲害實在太厲害
讓原本應該是一年一產蘋果變二產
照片裡的蘋果看起來很大
其實只比櫻桃大一點XD


要進入寶蓮園的道路實在太陡
車輛難以進入
只能靠雙腿及幾乎萬能的伍式搬運車接駁行李及晚餐
阿寶老師開起搬運車可是虎虎生風
後面兩個乘客則是心驚肉跳


這片果園及工寮是寶蓮園2期
因為前地主的經營方式難以苟同
所以花費鉅資斷然把它買下


工寮一樓是包裝處還有廚房
二樓則是我們今天的房間


2期工寮沒有自來水
阿寶用兩個大塑膠桶接屋頂雨水當生活用水使用
一次來這麼多人首要任務就是提水~把廁所及廚房的水缸補滿


再來是到寶蓮園果園區參觀
不用除草劑採草生栽培
但強勢的百喜草如果除草的次數不夠多
就會亂長連水泥路也不放過
其實根本沒有哪些植物可以跟它競爭
連新植的樹苗若不夠高大強壯也是難逃一死


台灣原生的豆梨
原本是嫁接果樹的砧木
放任管理後就從樹幹基部重新萌發出來
果實長滿整棵樹 此時正是果實成熟期
阿寶首先就採了一顆入嘴直說好吃
一開始我還以為她是騙大家的
帶著半信半疑的小咬一口
入口後酸中帶甜稍帶點澀味
真的還算不錯耶
接下來大家就都不客氣了....



吃完豆梨還有迷你柿子(上網查詢結果應該是山豆柿)
同樣也是被用作甜柿的砧木
外型跟果實成熟時味道與一般柿子很像
卻只有5塊錢硬幣大小
還有裡面種子也特別大
同樣結實累累



採下來就直往嘴裡送
因為是有機的~XD



紫色鐘形的小花~小木通
是寶蓮園內最常見的爬藤植物



小木通成熟的瘦果


被土地公接手後的果園
沒幾年就變成叢林了
歡迎來到寶蓮森林探險



好不容易通過"叢叢"障礙
阿寶終於肯帶我們去她的秘密基地了
也就是寶蓮園第一期的傳奇竹屋
因為到寶蓮園沒到竹屋簡直就是白來了

竹屋在梨山已佇立近10年寒暑了吧
外表雖稍顯破舊卻依然堅固
重點是它的每一竹一磚一瓦都是阿寶親手建造完成
簡直就是神人阿



竹屋一樓空間


淋浴間及爐灶
此愛的火爐肩負著燒水及一二樓取暖功能
是阿寶與男友馬丁合力建造


歡迎光臨寒舍
請分批進入參觀


二樓是主臥及琴房
照片中聳立在房間中間的不是柱子是一樓爐灶的煙囪
就靠它在梨山寒風刺骨的寒冬夜晚
為女主人保留一個溫暖的角落.....


二樓如山水畫布般的觀景窗
雪山山脈就橫在眼前


位在主屋旁的VIP客房
是大家爭著想要晚上入住的熱門房間


竹屋外的石蓮花
是象徵女主人有著石頭般堅定的意志嗎?



這裡夕陽雖被山檔到看不見
但雲彩變化也是氣象萬千



雪山主峰也在夕陽的映照下紅了頭





然後火燒雲出現了!!








回到工寮準備晚餐
今天晚餐由本組負責
可能山上比較冷容易餓
第一批出來的晚餐馬上被一掃而空
幸好智安組長準備的夠充足
一直到第四批食物出來才把大家給餵飽


能在山上吃一碗羊肉爐
真的是太享受啦~


山上的夜晚雖然特別漫長
但也不能夠白白浪費
阿寶安排一位留日學習農耕技術的小農~賴嬌燕
分享她有機耕作的心路歷程....


戶外滿天星斗
可惜沒帶腳架快門線
還好阿旺熱情贊助腳架
不過快門線可就沒人有了只好用手壓著啦XD
結果會怎樣就可想而知~全都是糊的
但有圖才有真相至少要放一張上來阿


DAY 2
聽說昨晚溫度只有3度
不過把全部登山裝備都搬來的我
是沒感覺到冷啦
只是此起彼落的打呼聲
還是沒睡得很好
早早就醒了想去拍日出
沒想到日出方向跟夕陽同樣是在山後面......拍不到 ^^|||
月亮到已先出來


由上方公路俯望清晨的寶蓮園二期



日出跟夕陽讓台灣第二高峰~雪山主峰一天內紅兩次頭

接著是左邊一點的佳陽大山及大小劍山


吃完豐盛的早餐
開車往大禹嶺方向出發
今天阿寶要帶我們看看高山農業的各種面向

第一站在橫貫公路途中某段可眺望福壽山農場
農場的墾殖區在山頂留下明顯的傷口
本來是以種果樹為主的農場
怎麼到後來會變成高山蔬菜產地?
其實這些耕作者本來都是在武陵地區耕種的
但為了保護七家灣溪裡的國寶魚~櫻花狗吻鮭
在各界輿論壓力下武陵農場開始收回耕作土地
但這些耕作人並沒有下山
他們開始轉攻福壽山農場
在全盛期時
福壽山農場的一甲地的一年租金竟曾飆到令人咂舌的170多萬
這麼高的地租成本卻還是有利可圖
由此可知高山蔬菜是多麼好賺
相對的平地一甲地種米的收入卻只有10來萬....簡直不能比
但後來幾次風災後社會輿論又開始關注
接下來福壽山農場也開始收回土地
但這些耕作人還是沒有下山
他們轉攻到原住民保留地
非常矛盾的是
原來兩個農場的耕作區地勢都是在較平緩的地方
而現下耕作者的轉戰目標~原住民保留區卻往往是非常陡峭
這樣的結果有比較好嗎? 缺乏全盤考量只有在發生問題時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國土保育政策

老師還提到之前颱風過後農場菜農請記者來拍
說他們耕作的地根本就沒有發生土石流
發生的都是在下方的原始林
這其實是倒因為果的說法
殊不知原始森林就像海綿一樣能截流大量雨水
當山頂森林被砍除種菜後
一下大雨就形成了地表逕流不斷匯集後往下衝
是否這才是下方發生土石流的主要原因呢?







到達天巒池入口附近
來這邊要看類似武陵跟福壽山農場的問題~林務局的租地造林地也將要被收回
開始徒步走產業道路
此處海拔較高紅榨槭也更紅了









山上的梨葉也會變色
這是我們平地高接梨看不到的


也有變紅色的





大樹殘幹旁邊就是結實累累的蘋果樹
砍大樹種頻果多麼明顯的反差
雖然是以前為了照顧榮民政策使然
但原本的耕作者早已老退
此地耕作者早不知已換手幾次
現在耕作者幾乎都是平地上來的


路旁用板岩推砌整齊的駁坎
是以前農民的心血結晶
可得知道此處耕作歷史應已有一段時間了
這裡地勢平緩其實是適合農耕的
但土地卻面臨被收回的命運~目前正和林務局打官司中
以前蘋果、梨樹等是合法的造林樹種
後來政策轉彎並要求林班地承租人要重新造林
本來政府的如意算盤是等造林樹長大了
這些果樹就會被自然淘汰
可是這些造林樹並沒有順利長大
因為它們每一次長高
就要被斷頭一次
因此10幾年過去了造林樹才比人高一點點
同樣是近年災害頻繁
這些承租地也被拿出來檢討
也因為這些地還能種多久還不知道
有些近年來才買到耕作權利的人
不甘損失
雖然國產蘋果近年來價格大翻身
耕作者卻還是趁著土地被收回前把果樹砍掉
因為要轉作短期就能高獲利的高山蔬菜
就是抱著能撈多少是多少的心態
撈完後土地就算被收回也沒關係了
但可以預測的是他們未來同樣會轉戰到原住民保留地....






課程結束後
接來來到阿寶弟弟的阿生果園參觀
受阿寶感招
阿生甚至全家大小都搬到梨山來討生活
一家生計也全靠果樹
經過數年摸索總算苦盡甘來
全園採草生栽培採用並嘗試以最低度的用藥
讓消費者能吃的安心


果園的草種也是百喜草
不過在頻繁的除草機利刄底下
也只能服服貼貼


現在是雪梨的豐收季節


這裡女主人喜歡種花
房子外滿是她的最愛






常在梨子布洛格上見到可愛的小梨子
終於一睹真面目
她正努力的搓著湯圓
雙手沾滿麵粉



沒多久臉上也都是麵粉了
阿寶:來讓姑姑幫你清理指縫中的麵糰
小梨子:阿寶姑姑小心不要把我的小指頭也夾走喔.....




我們"獲准"上屋後的二樓陽台參觀
看著下方果園被當堆肥的瑕疵梨
勾起阿寶心中的痛
一不小心觸犯了法令
因為酒類市場被獨占還有惡法當靠山
所以一般農民根本買無法達到購買合格蒸餾設備的經濟規模
根本無從製酒
讓瑕疵品再利用創造額外經濟附加價值的路不通
只好當成堆肥使用真的是非常浪費


離開阿生果園
頂著面前的大太陽要爬陡坡實在不輕鬆
索性來個倒退嚕
不但少了刺眼的陽光還似乎走的比較輕鬆
還可以順便鍛鍊大腿另一側的肌肉
真是一舉數得
只不過要小心"後"方來車就是XD


回到寶蓮園用午餐稍事休息
然後就要回到大家各自的生活
臨別一定有不捨因為要能再來不知何時
希望阿寶能堅持繼續開課
把友善耕作的理念推廣給更多人



離開時阿寶同樣開著搬運車為我們運送滿滿一車的行李
讓大家輕鬆一點


最後還有我支持友善小農的最直接也最簡單的行動


底下的合照點入可以下載大圖原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su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