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晚濃霧深鎖,還下了點小雨,幸好清晨時已稍微散開


往民宿後方看去,幾間小屋散落山間,那邊就是今天的目的地~大同部落


這是早晨我們"房間"窗外的景觀


和室窗外景色更佳


一早秋菊姐就已經來為我們準備早餐了


早餐前先來個暖身運動~上立霧山,一開始先穿越箭竹林,這邊看得到的土地,都是Dadau長老的,他在立霧山有10甲地,聽說在大禮部落那邊還有30甲,總共有40甲地,真是大地主啊

上立霧山途中



上山途中,往回看






民宿就在山腳下


終於登頂,立霧山是中級山,海拔1271公尺,雖然不高,但是靠海那邊非常陡峭的斷崖,山腳下就直接到達海平面,展望不錯可看到整個太平洋及立霧溪出海口,可惜今天雲霧過多,只能若隱若現


隱約可見海岸線及立霧溪出海口就在山腳下





下山途中在儲水鐵桶內巧遇莫氏樹蛙


太陽逐漸曬到大同部落了


左下黑色屋頂那間農家,是要往三間屋的必經之地


吃過昨天豐盛的晚餐,沒想到早餐的豐盛程度也不惶多讓,硬是比晚餐多2樣菜有10樣菜,配上好吃的稀飯,同樣是一整個滿足



最後還有個獨家料理,看得出來嗎?就是昨天沒吃完的竹筒飯取出炸成金黃色,沾上花生粉吃,也別有一番風味哩


長老民宿的門牌還有電話


要離開前按慣例還是要來張大合照的,同樣的我又是負責拍照的,裡面沒有我啦 >_

活寶跟秋菊姐合照


帶著不捨要離開了這個美麗的地方,相約六月的箭竹季再來報訪


遇到捷徑叉路小塞車一下,但有人不耐久候直接走林道到底誰會先到呢?


果然捷徑有差,在大同部落跟立霧山的林道叉路口這邊等直接走林道的夥伴,一定要等的啊,免得有人走回大禮部落


跟很有"原"味的部落解說牌合照





雖然從民宿看大同部落不是太遠,但因為林道是延山勢而行,用快走還是踢了將近一個小時,到達大同部落,育偉手中還提著早上在去果園採果的戰利品勒


用鐵絲及木板自製的門牌兼警告牌


在這邊休息閒逛,跟狗玩


農家木板門上停了一隻黃豹天蠶蛾


露營廣場另一個角度


休息一陣子後,再往回走一小段路下切往三間屋的叉路,早上從長老民宿看到的就是這間黑屋頂農家,不過遠方的立霧山卻深鎖霧中,看不到我們住的民宿


農家周圍整理的很乾淨,可惜李花尚未盛開


過農家不久開始一連串陡坡下切,但難走的地方都設有鐵梯鐵橋


走在前面的看著走在後面的夥伴


下切不久來到第一個叉路口,從這也可到大禮,是真正的步道,而早上走的是林道


無盡的下坡實在很傷腳,大家走的速度有快有慢,視自己的情況休息,曹老師最怕人家給她拍照了,看到她坐著休息拿起相機要幫她拍,他馬上說不要拍我.......


終於雙腳發軟的下到三間屋,先到的伙伴已經先休息用午餐啦


這裡同時也是砂卡噹步道的終點,沒想到竟然還有4.5公里要踢


幸好一路平緩,雖重裝在身但走來還算輕鬆


而且旁邊就是美麗的砂卡噹溪,想要的話還可以下去玩水


有美景為伴,再來耍寶幾張吧...


ㄟ....你們都沒有別招了嗎?





回程因接駁車已結束,大夥換乘小黃到火車站,準備搭乘16:58分的莒光號,當然也是要拍照留念一下啦~


這兩天走的航跡圖,里程總計23.3公里,按圖片可放大


用google earth 看就更清楚啦,按圖片可放大


步道圖


航跡檔按此下載

所有照片壓縮檔按此下載 共30MB




活動DM

拜訪大禮大同部落-順登小百岳立霧山

 

§看花蓮海景與夜景-跟隨原住民傳統的生活腳步,體驗山居無電的質樸生活§

 

立霧山H 1274m2-1221號,花蓮縣誌作崇德山,為台灣小百岳之一,由民宿起登延立霧山北稜而上,沿途箭竹林立原始林間,約20分抵稜線,腹地稍嫌狹小,但可見崇德、新城及遠處花蓮市區及太平洋、蘇花公路。

日據時代太魯閣族人陸續遷至淺山或平地,大禮、大同正是境內最後一批移住平地的部落,於民國68年﹝1979﹞遷居秀林鄉富世村。目前返回部落經營生計的,大禮約有7戶人家,大同約有5戶。

大禮部落海拔915公尺,太魯閣人舊稱「赫赫斯,Xoxos」,意思是蛇聲或多蛇之地,分為上、下兩部落。部落仍保存有古早房屋,生活恬靜,部分居民,以務農為主,種植玉米、高麗菜、馬告….等農作物。大禮教堂外觀很雅致,以前是族人合力建成的,隨著居民往山下搬遷,已功成身退。教堂旁草坪有一以竹子打造,造型古樸、堅固耐用的竹屋非常實用,是Dadau女兒秋菊親自建造的

大禮、大同間沿等高線開闢之道路,原為伐木林道 ,如今鋪設水泥路,以方便行駛搬運車,上下山的貨物都利用這段道路從大禮流龍頭接駁,步程約2個多小時。山友可由太管處停車場廁所旁,或蘇花公路旁台電輸水管而上,到達大禮部落步程約2.5小時,可再接續此砂卡噹林道行走60分鐘後見叉路右下約10分鐘就抵達立霧山下民宿Dadau的家

砂卡噹步道

 

砂卡礑「sgadan」太魯閣族叫「臼齒」。因昔日建社時在此掘出臼齒而得名。一度官方定名為「神秘谷」。砂卡礑步道曾是大同(Skadang)與大禮(Xoxos)部落的主要對外通道。

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了建造立霧電廠,從砂卡礑溪沿岸的岩壁上,開鑿出一條長達四點四

公里長, 一公尺 寬的步道。峻秀的峽谷,清澈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翁鬱的森林,讓砂卡噹步道兼具景觀與生態之美。

行程規劃:

 

Day1-1/30(大年初五)

 

宜蘭火車站-羅東火車站-新城(太魯閣)火車站-換搭小黃至台電立霧發電廠綠色大水管路登山口起登往大禮大同-雨量計-大禮大同部落岔路口左下-大禮部落教堂前休息午餐-回到大禮部落岔路-砂卡噹林道-個人背包放置搬運車上-輕裝約70分鐘走到立霧山下民宿Dadau的家-(Dadau女兒黃秋菊電話0911-628747)-晚餐原住民風味餐-(QQ竹筒飯)

Day2-1/31(大年初六)

 

立霧山民宿-20分鐘登頂立霧山(H 1271m )- 回民宿吃早餐-整裝下山-砂卡噹林道-大同部落巡禮(H 896m )-往回走5分鐘往三間屋叉路口下山-三間屋(H 188m )-美麗的砂卡噹溪-砂卡噹步道口(H 69m )-聯絡小黃搭至新城(太魯閣)火車站-羅東火車站-宜蘭火車站

 

出發時間1/30日宜蘭0620分羅東0632分區間車(請早10分鐘到站最後2節車廂碰面)

 

到達新城(太魯閣)站時間0740分再換搭小黃至水管路登山口

 

費用1000(含保險及立霧山住宿、第一天晚餐、第二天早餐) -全程免背睡袋公糧

 

人數20人額滿為止,敬請提早報名,以方便作業。

個人裝備登山背包()登山鞋或雨鞋(貼心叮嚀)遮陽(保暖)2行動糧、盥洗用具、毛巾、禦寒衣物、棉質手套、雨衣褲、頭燈附電池、餐具、備用衣物及襪子、衛生紙登山杖保溫瓶或山貓水壺護膝護踝個人醫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sugn 的頭像
    chsugn

    chsugn的部落格

    chsu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